讓自己前程遠大
頒布時間:2012/4/29 12:12:42
讓自己前程遠大
來源: 第一財經日報
有同學來京出差,同學們湊了個飯局。讀EMBA有個好處:就是能和各行業頂尖的高手成為親密無間的同學,大家經常溝通,受益匪淺。
席間聊起各自公司的近況,想起最近關于一位知名企業家的傳聞,正好有同學在那家公司擔任高管,就向他求證媒體的一些揣測。
“都是無稽之談。”同學斷然否定了那些傳言。然后把老板的打算和做法、公司董事會的安排娓娓道來,說得清清楚楚,一下子將我的疑問解釋得清清楚楚。
我相信這位同學說的話。
他所在的公司是業界龍頭,讀書時很多課程的案例都涉及他們公司,所以他經常被老師點名在課堂上現身說法。而他對自己公司的發展戰略、相關政策、管理上使用的一些特殊的工具和方法非常清楚,每次都能侃侃而談,如數家珍。遇有老師和同學的質疑,他還能以當事人的身份作出解釋和說服,仿佛這些政策的制定他都有份。
不僅如此,不論在什么場合,他都用堅定地、不容置疑的態度維護他的老板。作為知名企業家,他的老板異常低調,社會上難免有些不同的聲音。
由于從事管理工作,我養成了從細節觀察人的習慣。我很欣賞這位同學。私下里,我認為他的前途無量。因為他無意中的這些表現恰恰是一個優秀職業經理人最難得的特質。
杰克·韋爾奇從價值觀和能力兩個維度出發,把員工分成四類:1.不認同公司價值觀又沒能力的人。2.認同公司價值觀能力不夠的人。3.不認同公司價值觀但有能力的人。4.認同公司價值觀又有能力的人。
韋爾奇認為,第一類人對公司沒有任何價值,應該毫不猶豫地讓他們離開公司。第二類人能力不足,但他們對公司擁有忠誠度,這也是應該珍視的。可以考慮調整崗位或對其培訓教育,努力提高他們的能力。第三類人有完成工作的能力,但由于不認同公司的核心價值,缺乏忠誠度。這種人在公司能夠給他提供激勵機制時,可以和公司產生互相利用的關系,即所謂“合作”。第四種人認同公司的核心價值,又有能力,他們是公司的中流砥柱,是公司依靠的基本力量。公司里一旦發現了這種人就要大膽提拔使用,把公司的權力和資源都交給他,讓他成為公司領導團隊的核心成員。
很明顯,我的這個同學屬于第四種人,精明強干,朝氣蓬勃,懷著陽光明媚的心態積極向上。作為公司管理團隊的一員,對自己的老板充滿崇敬的信心,完全認同老板的理念。更可貴的是,他能夠透徹、準確地了解老板為公司確立的核心價值和戰略意圖,并且在毫不遲疑地貫徹和執行。遇有外界對老板有誤解時挺身而出,并且有能力消除之。這樣的人,一定應該是被老板引為心腹,得到重用的。
我同時對他的老板多了一份敬意:能把自己的部下操練成這個樣子,就是高手。有部下如此,加上他們公司在市場上優異的表現,可以判斷他的管理團隊整體質量很高。
我還有另外一個同學,和上面這位的情況剛好相反,每次聚會時,總是聽到他在抱怨自己的老板。
這位同學所在的公司在行業中也有很大的影響力,他在其中擔任主要的領導職務,是通常所說的“能人”。
這抱怨似乎從認識他就開始了,客觀地說,作為旁觀者、傾聽者,他的老板似乎確實有些問題,比如公司文化的建設和管理的觀念上不那么與時俱進,用人時總喜歡任人唯親等。
當我這位同學EMBA學習結束,已經接觸和了解了一些先進的管理理念以后,更是覺得自己的老板很落伍,常常恨鐵不成鋼。
按照韋爾奇的分類,他屬于第三類人,有能力、但對公司缺乏價值認同。我曾經勸他離開現在的公司另謀高就,他也確實曾嘗試著跳槽。但一來他們老板高薪挽留,二來別的公司沒有特別理想的職位,就蹉跎下來,他也就一直抱怨著。
若不認同公司的核心價值,最好的方式是果斷離開,另謀高就。生命是短暫的,不容浪費。
如果暫時無法離開,作為權宜之計就是向公司爭取“合作條件”,考慮一下公司給自己的薪酬、期權收益、福利待遇、能使用的資源等因素能不能補償自己的缺憾。
不過實話實說,從長遠看這些都是浮云。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首先要對職業生涯有明確的預期,要有確定的職業規劃并且能克服困難實現之。過分地考慮眼前利益,是沒出息的表現。
站在他老板的立場上,挽留他也應該是一個不得已的選擇。這樣的人和自己不是一條心,使用起來一定很別扭。而且他本人對公司沒有什么忠誠度,一旦有事,第一個背叛公司的很可能就是他。眼下沒有更好的替代人選,先湊合著吧。只要找到更好的人選,第一時間的選擇就是換掉他。
這很可能演化成一個充滿悲情色彩的結局:對誰都沒有好處。最好的結果是維持現狀。而這個結果是大家都不想要、又不得不接受的。
所以,在決定加入一個新的公司或組織之前,一定要設法搞清楚它的核心價值體系到底是什么,衡量一下自己能否與之契合,不合自己的心意盡量不要貿然加入。
必須要注意的是,世上的事沒有十全十美的,大部分理念能認同就行。一旦成為其中的一個成員,就要做一個堅定的追隨者,努力修正自己不契合的那部分,讓自己成為和老板志同道合的人。
這一點非常重要。搞清楚自己在價值觀和能力的維度上處在組織的哪一個位置上,并學會作出必要的調整,是一個優秀的職業經理人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,也是決定你在組織中是否有前途的關鍵。
生活中我們會見到許多懷才不遇、牢騷滿腹的人,他們實際上就是那些不認同組織價值體系的人。他們其中有能力的是所謂“社會賢達”,會成為組織拉攏、利用的對象,但永遠不會被信任和重用。
沒能力的是所謂“志大才疏”的那部分人,他們的特點是眼高手低,對什么都看不慣又沒有真本事。正因為如此,他們備受冷落,淪為底層,成為最潦倒的那部分人。
|